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

國語課究竟要聊什麼?

  自從這學期開始改變上課方式,把主角慢慢的由老師轉換成學生之後,上課討論發言的機會增加,內容不只是以往老師補充的知識,更衍伸出許多提出問題的空間,也盡一步確認:究竟看一篇課文,學生是從什麼角度來看?又看到了什麼?
  從預習開始,就不斷的在檢視讀好一篇文章,自己究竟懂了多少,看到了什麼重點,是否有掌握文章的特色......等。或許這樣的能力,就連許多大人也不見得做得比較好;但不代表小學生沒有自己的想法,觀察欣賞視野也許比起大人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  一開始,大夥問的問題總是無奇不有,字詞、句子,什麼有趣的細節與解釋都會出現;等到該問文章內容時,「為什麼」之類的問題就多如過江之鯽,都快把整個黑板淹沒。舉凡主旨、重要情節、寫作修辭等等,都成了大家的囊中物,一個也躲不掉,說真的,還挺佩服大家的智慧。不過,今天可又多教了一招,而且在稍加引導之下,果然腦筋動得快的,聯想就多,提出了不少好問題:
   
  先來看看大家第一階段的問法 :
  
  第二階段引導閱讀方式後,找出了這些問題:
  
  可以看見,第二階段的重點在於「跨段落」的提問方法,這可需要對課文有「宏觀」視野的角度,才能發現其中劇情穿插的奧妙,以及作者頗富巧思的安排。同時,也得練習,這麼多問題,如何篩選,那些問題和自己閱讀的理解順序有關,雖然又多花了一節課,但深入討論的結果,確實比單純聽講來得更清楚來龍去脈,當然,腦袋也會轉得特別累!
  原先總希望大家培養討論氣氛,你一言我一語,好好「聊聊」這一課。幾次下來發現,還是大夥自個兒私下找個人先「暖嘴」一下,待會場子才會熱絡點。至於總是當個好聽眾,遵行沉默是金為最高原則的人,那可得好好的想些辦法,否則一堂課就這麼無聲無息的過去,未免太不划算,只是,這樣的想法,該不會只有老師自己有吧!
  終究,國語課就是一堂聊天課,聊經驗、聊策略、聊每個人的不同解讀,也聊聊對作者的內容有何見解,可不是學會字詞、背好解釋,做完功課,這麼了無新意喔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言時,請注意用詞,以及表達清處言論與身份,謝謝。
如果沒有帳號,請選擇「匿名」,就可以輸入想說的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