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老師的反省才是進步的動力

  今天一早,批閱了所有的作業後,終於來到了心情小語這項。這一天,有個孩子認真的回應了昨天放學老師的一席話,而且十分慎重地列出自己的看法,還不忘最後告訴老師,其實自己對於老師某些作法與看法並不認同,只是以前沒機會說出來。這個契機,讓我決定為近來教室苦無轉機、相隔兩岸的師生關係畫下句點,好好地翻轉一番!
  時間就是這麼巧,在實習老師完成了教學觀摩,開完檢討會,聽聽教授、主任、老師們如何談論著教學者的設計,以及孩子們學習的反應。回到教室,放下了國語課的內容,請孩子回想一下剛剛那堂教學觀摩的英語學習,自己覺得如何?享受這一堂課的孩子,喜歡老師用食物引起大家的好奇,再來教內容。有些孩子喜歡老師上課的氣氛與開放討論的態度,以及老師的表情反應是支持認真的。反之,也有學生認為老師的步調太快了,沒有時間停下來吸收思考,所以整堂課下搭著一班快速列車,不知何時可以上車,何時可以下車,所以要坐到哪,也就搞不清楚學習方向。
  順著話匣子打開(幸好大家還挺願意表達的),便要孩子討論「老師的表情」,當然目標就鎖定在導師身上!開始前,請孩子想想這幾個禮拜以來,老師臉上的表情有何變化,給人的感受又是什麼,只是提醒孩子自己討論的音量降低,讓別組也可以有個舒服的討論空間。於是,大家花了近15分鐘,說出了下面的觀察(分作五六年級的變化)
  剛開始,孩子還是有點畏縮,不知從何談起。這時有人率先發難,從上課的改變說起:「五年級談天說地,說課文、也談課文延伸的話題,比較有feel;六年級,上課強調提問,反倒少了機會從問題談天說地的分享想法,所以,上課的樂趣降低了!」說得真好,這拋磚引玉的一響,讓大夥開始分享剛才的討論話題。於是有人認為五年級被罵的機會少,但是氣氛不佳的時候反而較長,六年級被罵的機會變多了,可是氣氛不佳的感覺卻縮短。可見孩子已經有發現,過多的責罵,不一定會累積正面的效果。
  接著,孩子不斷的透過別人的分享,發現自己真正的感受,所以勇敢地舉手:「老師有時忽冷忽熱,情緒(老師歸納的說法)容易轉變,甚至翻臉比翻書快」,說到這,不時爆出些許的笑聲,似乎頗為認同。「還有上次填寫平板問卷,因為我們自己在玩,所以沒有認真地填寫,可是老師卻生氣地要大家別再填,摔了本子,這樣要做的事沒做,其實可以指出來就好,因為我們自己也會了解不要打鬧,可是老師這樣的處理並不好。」孩子說此話時,理性的告訴我他的看法,我挺開心這麼心平氣和地,而且出於善意的這樣說(雖然有時真的覺得他 私下不需要冒出的話很多);至於這些情緒的負面行為或言語,孩子最深的感受就是「老師變得難以親近」,以前說說笑笑,可以開放的談天說地;現在卻是覺得老師連科任課都在「瞪+掃射」彷彿稍一不留神,就會中彈身亡,實在令人時時得繃緊神經,壓力很大!甚至稍有不慎,就得強迫參加老師頻率增加數倍的「演講」(這可是孩子親口婉轉的說詞),難免令人厭煩。此時有個孩子說:「我覺得老師問這些改變,應該是遇到了什麼問題!」天啊,鐵口直斷,簡直可以當大師了!順著他的預測,我告訴了孩子,為什麼這一堂課要他們想想老師的改變。
  讓孩子想想五六年級的不同,是不希望這次討論的內容天馬行空,失了焦點。孩子自我回想比較喜歡的樣子,以及現在為何距離感加重的原因,有一大部分都來自於「老師如何看待班上的事」,也就是「情緒」問題。其實教學觀摩一結束,檢討論上其他老師都稱讚著孩子的秩序佳,上課的狀況也不會彼此打擾,該投入的內容也沒有減少討論。理應我該開心,但身為導師,似乎掉入了「好還要更好,所以眼光總用放大鏡來檢視缺點」的陷阱。我告訴孩子,五年級以來的要求,老師總認為大家已學會,做得好,最後自己能夠知道好的標準,所以六年級應該能夠漸漸地展現出來。可一旦沒作好,老師就認為自己不夠用心教,大家沒有用心學,所以反過來更加要求大家,而且一次又一次的愈加嚴厲,最後顯得自己只展現了情緒壓力,卻少了正確良好的示範。
  因此,就在這一堂課結束的同時,我讓孩子想想,這堂課,老師究竟要做什麼:「老師要說處理事情的態度」、「情緒很重要」、「要彼此尊重」......,許多正面而有意義的想法給了我許多回饋,還給給足了老師面子。直到問孩子:「如果這些問題是我們師生之間存在的,問題若有100分的程度,你認為老師佔幾分,自己佔幾分?」,沒想到孩子說:「老師佔40,我們佔60。」孩子還是很貼心的,當然我也順道開了玩笑(老師一個人,學生32人,比例上誰要負責,很清楚囉!)就這樣認真卻輕鬆的談話後,我要孩子想想究竟老師還差哪一件事沒有做,百思不得其解的孩子,終於有人說:「還欠一個道歉。」沒錯,孩子發現了,其實老師是影響的關鍵,老師多開放,學生就能天馬行空的展現創意與想法。於是乎,我做了第一個道歉:為自己錯誤的情緒抒發與處理方式,向孩子道歉,造成他們心理上的壓力,以及疏遠的感受。第二個道歉,是為上課的氛圍而道歉:因為情緒處理太急又太快,所以上課反應變得冷淡與臨時突發狀況卻容易成了爆炸的導火線,這一切一切,都不是五年級以來期望的樣子,可老師卻做了不良的示範。加上孩子也認為,上課能放心地分享聆聽、但稍稍的有所壓力,是最容易激發學習的狀態,而老師卻只增加了壓力與嚴肅的氣氛,難怪上起課還越來越無力。所以,我誠摯地對著孩子說對不起,老師的確該為這整啟事負最大的責任。
  善良的孩子一聽見原來老師要道歉,而且還加上九十度鞠躬動作,著實嚇了一跳,有些還說著「好尷尬喔!」但身為老師,如果造成錯誤的示範,就該探坦承,也讓孩子理解,老師也有情緒,如果我們都能好好的管理情緒,這些討人厭的狀況發生時,都可以有更好的解決辦法。
  最後,我問問孩子,聽到老師的道歉,除了從小到大第一次接受老師道歉,很「監介」之外,還有沒有什麼想對老師說。此時,孩子居然說出了「謝謝」與「沒關係」,看來,學生的包容力比老師大太多啦!
  老師道歉之前,其實心中也有些忐忑,倒不是擔心沒了面子,只是希望藉此能讓冷凍已久的師生關係破冰。說完了,心中的大石頭似乎也放下不少,看待許多原先「芝麻綠豆大」的煩人事,好像也沒那麼嚴重了。果然,老師解決了情緒,真的會紓解心中許多的煩惱!至於已經白了的頭髮黑不回來,只好作為這段時間「想不開的代價吧」!
  

9 則留言:

  1. 我很慶幸我的小孩遇到徐老師這樣的好老師,但這學期老師回家功課重質不重量的做法,個人有小小意見,小孩總是比較聽老師的話,數學雖然以觀念了解為要,可是很多計算的東西不練習出錯的機率就很高,回家功課只要學生用看的判斷是觀念或計算,這對沒有上安親班又不會主動練習的小孩而言,就完全不可能會熟練,家長要求時,小孩就會說老師說不用寫,故可否建議老師針對此一方法再琢磨一下呢?謝謝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感謝家長的回應與鼓勵;數學部分,期中之後增加了回想與觀念的整理,也考驗著孩子對自己學習認知的清楚程度。計算的部分,當然熟能生巧,對於參加補習或安親班的孩子,或許有些已經「過熟」,但是在教室中,反倒是安靜自己練習題目的情況較多,課堂上好好練習,同時察覺自己真正的不足,回家再透過觀念的整理回想,這是目前數學課希望也正在進行的方式。回到家後的課後練習,針對期中回家複習卷,謝謝家長的建議,寫與不寫似乎不完全是重點,個人認為是在於孩子對自己複習掌握的程度,觀念判斷差,或計算能力差,甚或兩者都需要加強,下次我會再改由其他方法,兼顧孩子能掌握自己學習的狀態,又能有所練習的實質幫助。再次感謝家長分享看法!

      刪除
    2. 有勞老師費心了,再次對徐老師您對學生的用心表示感謝

      刪除
  2. 真的很監介@@
    只是從來沒有看過有老師會跟學生道歉!
    本人只看過老師幾種樣子
    1.上課
    2.下課
    3.午休
    4.校外教學
    5.其他
    以上的表情都是喜“怒”樂居多
    可是卻沒有看過老師會放下身段有誠意的跟學生鞠躬!我的意思是道歉^^所以老師這個90度莫非是要讓我們更好更棒才會這麼做吧!所以要讓老師這一鞠躬不白白浪費我們應該要……?
    以上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口氣還真像一個小學者,當然,老師的鞠躬道歉,是真的因為想到了許多的處理方法,雖然目的是為全班好,可是方法不當,卻容易造成反效果。所以應該為「不良示範」作出一個有誠意的道歉。但是道歉只是開始,不可能一下就全部當作從沒發生過,只是至少這樣的開始,讓未來教室內的學習與相處,有一個更好的方向。相信你懂的~

      刪除
    2. 可是我覺得老師很有勇氣,願意和學生道歉

      刪除
  3. 謝謝老師給我們進步的動力
    許惟媜

    回覆刪除

留言時,請注意用詞,以及表達清處言論與身份,謝謝。
如果沒有帳號,請選擇「匿名」,就可以輸入想說的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