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

如果你這麼想......

   自從上次與孩子對談,並加以道歉後,自己的心境轉換不少。剛開始透過修正自己的情緒,讓孩子知道每件事都可以靜下來處理。當然這樣的改變不可能立竿見影,只能不斷的在教室中催化這樣的處理態度與並等待帶來的效果。衝突可以因為這樣減少,因為能有機會靜下來面對真正的問題,讓孩子自己發現在意的究竟是事情對錯,還是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情緒不滿。老師不再用大發雷霆的方法解決學生的問題,而是靜下來要大家真的認真聽聽別人的聲音。偶有的小衝突與貪玩雖然仍在,但不至於有解決不了的衝突與情緒,也多能稍加提醒而後節制。可學習動機呢?
  前幾日與孩子談了「動機」與「方法」,孩子也發現:有些人熱心公益,班上的事總是「搶著做」,可為何不受眾人的青睞,反而有時甚至引起不悅?這樣的同學「動機」很強,但「方法」卻沒有使用好,所以接連的態度也會受到同學質疑!如果反過來,「方法」不錯,但「動機」卻不足的情況,又是什麼呢?你可以想像:今天要合力完成一份海報,需要有標題、插圖、內容,有些同學手腳快,很容易就完成,該有的都有,一樣不少,可總覺得作品似乎沒有呈現出作者群的能力,這樣的經驗相信每個人都有(有時是不是把事趕緊做完,老師或老闆要的結果有看到就好!)這樣的狀況,不就是找到了「快速的方法」,但是「做好的動機」卻很薄弱?
  師者,所以「傳道」、「授業」、「解惑」也。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與方向,會比起教書與解決疑惑來得更重要。這也是為何老師如果能釜底抽薪,直接命中學生的動機堡壘,將大門開啟,那麼源源不絕的學習動能就會出現,此時老師何必責備,讚美鼓勵都來不及了!只是教書是一種手段,讓學生懂得從生活中、學業中去發現自己的專長與興趣,從所有的學習任務中,培養自己求上進的態度,「動機」的火苗點燃了,「方法」的柴火可以很多種。
  只是往往很多時候,孩子看見的都是父母師長對「學業」、「生活」的要求,所以一再被要求改進「方法」,於是乎「動機的火苗」一點一滴的熄滅。久而久之,卻形成了用錯誤的「方法」來要求做到正確的事,這實在難如登天。舉例來說吧,課堂上的學習,最重要的是學方法,所以透過提問討論,就已經不斷地找出課文的重點,而且閱讀得深入一些,這絕非為了考試,因為目前考試多半為了內容知識的記憶,卻很不容易考到方法。可孩子卻容易把力氣花在背誦考試的內容,忽略上課討論對話,才是讓自己自然而然熟悉內容的方式(當我上課提到這點時,已經體會過的人頻頻點頭,卻仍有人不知所云甚至不以為意。)所以,不喜歡考試的孩子(沒有動機參加考試),卻拚命用錯誤的方法學習(把課本看過,生字會寫、內容背熟,卻沒有思考整理),甚至孩子也說到,畫了重點,卻只有線條,沒有自己體會思考的紀錄,那不過是課文的裝飾品罷了!
  身為一個六年級老師,孩子在半年即將畢業,面對未來六年的義務教育,如果再抱持著同樣的想法念書,那只是不斷的重蹈覆轍,錯誤的循環;或許,上課不一定做得到時常發言,可是卻可以認真地聆聽他人的想法,寫下筆記成為自己的收穫;上課不一定能夠第一個想出好點子,可是卻可以在別人分享後,補充自己的意見,這才會是個好的學習的歷程,學習不會只是知識的累績,更是每個人經驗的總合。盡力的讓班上有許多對話的機會,才聽得到不同的想法,才會有機會一起發現讀書的樂趣!
  那麼,要怎麼讓自己的狀態往「積極」、「正面」、「有想法」的方向邁進呢?其實方法再多,不如先從自己的「心靈改造」開始!想想下面的幾句話,再想想自己的行為與處事態度,或許可以有不同以往的啟發!
  
別小看自己,要有鼓勵自己,不是心理直打退堂鼓
 別想一步登天,能持續並認真完成一件耗時間的難事,才真的是成就
 要當有紀律與毅力的蜜蜂,而不是在垃圾堆上打轉的蒼蠅
 最後,一定要從「改變自己」先開始!


以上圖片來自卡內基機構(FB分享)

7 則留言:

  1. 徐老師此篇言論深表認同,再次感受到徐老師的用心,可是我發現小孩總是無法體會,永遠只知挑自己喜歡的事做,那就是"玩",我最近已經心灰意冷,明明覺得自己小孩程度應該不錯,放手讓他自己計畫安排自己的時間,可是卻發現一次比一次慘,尤其對數學似乎有排斥感,也許是我自我感覺良好,高估自己的小孩,隨他吧!
    心灰意冷的家長留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回想自己小時候,有時也會有這樣的表現,或許期待越深,就越容易有自己的理想套用在孩子身上;放手,只是讓他們有發揮空間,但是樹要長大,也得有籬笆竹竿的撐扶,才會把力氣好好像上發展。陰影過後,總會有陽光,現在就灰心,其實也是苦惱如何找到更好的方法,所已灰心想法就當是暫時放自己與孩子一馬,大人先調整好,陽光就會迎向我們~

      刪除
  2. 最近孩子輪流給我越挫越勇的感覺, 知道自己分數考不好, 一個是問同學念書方法, 回家自我檢討, 再接再厲, 一個是悶不吭聲, 但我們知道他自己已經發現問題在哪, 就等著他行動....重點是他們比我們樂觀, 也願意改善, 不知道這是不是跟我們的態度&方法有關, 提點他們, 陪著他們找問題找方法, 但是對於分數也要忍耐一些......... Jenny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如果一切的問題是自己發現,絕對比我們耳提面命來得效果強大,只是這需要時間等待,同時如媽媽所說,大人需要「忍耐」一些,別讓自己急著出手。一回生二回熟,孩子漸漸長大,讓他找出適合他自己的方法,比學會課本知識來得更重要~

      刪除
  3. 老師這次的心靈小語很適合在歲末時用, 展望2014, 又是新的一年開始, 覺得又有希望了~~ Jenny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感謝~ 看看別人,想想自己,有時需要有些彈性,才看得見自己與別人的優點~ 希望總是從小處發芽,我們肯給機會,才會看見茁壯!

      刪除
  4. 老師我懂了!原來不是只有動機,也要有方法 許惟媜

    回覆刪除

留言時,請注意用詞,以及表達清處言論與身份,謝謝。
如果沒有帳號,請選擇「匿名」,就可以輸入想說的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