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

20190417

我們與情緒的距離~

辦公室同仁近來常有這樣的困擾:對於他人的舉止行為與話語不認同,語氣中帶著受傷的心情,充滿著不解他人為何可以有頤指氣使的對話方式,所以積累情緒,稍稍平復後,因為另一人的提起,又再掀起波瀾。
今天,因為已經影響了基本的公務運作,對於「公私分明」一事就該有個分際。正當要進入了解,心中已有感受到同事的不舒服,當然不外乎從他口中聽到「我就是發脾氣」這項「動令」,體內腎上腺素與情緒瞬間起了波瀾。我強力克制自己說出不理性以及長官威迫的語言,針對「公事」先確認是否有影響,私人的「情緒」請找其他出口,或是三方平靜時可以說分明;這樣的處理雖不嚴重,但就我看來就是公器私用,將公領域的處理過程,作為私人情緒的發洩工具。
這段對話,在對方接近失控的口氣下結束,彷彿小女孩失去控制的向大人說出不想面對的逃避感,那一刻,我感受到自己的手在顫抖,震驚多於憤怒。回到自己的位置上,尚存一絲理智的我先行處理公務,接著處理另一方錯愕的情緒,也說明需要彼此對談的機會。
回到自己位置,花了幾分鐘整理情緒,本想釐清整個過程癥結點,可他人的問題需要自己釐清?這點我遲疑了,同事因為這樣的情緒困擾已有多時,過去不好的溝通經驗,累積至今,他有機會宣洩也許是好事,至少情緒有出口。但避免後續重複出現類似情況,未來的溝通模式確實要確認,減少影響情緒波動。
這樣的思考,究竟是同理,還是害了一個人的成長,這是我很遲疑的。同理,需要心甘情願,否則只是一味的忍讓,只要不要令人困擾。偏偏偶爾會出現困擾的情況,天平兩端不禁會失去平衡,累積之下衝突也許就難避免。
目前還不知道是否有能力確認同事雙方的溝通模式,心有千千結時,旁人是無能為力的,抱著既定的想法來溝通,會不會雙面不是人?
我們與情緒的距離~鴻溝吧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言時,請注意用詞,以及表達清處言論與身份,謝謝。
如果沒有帳號,請選擇「匿名」,就可以輸入想說的話。